冬天很多家庭都會燉湯,雞湯、羊肉湯、魚湯等。很多人都會認為湯比肉更有營養(yǎng),可是營養(yǎng)師甘玲說這是一個誤解,其實肉湯的營養(yǎng)絕大多數還在肉里,連吃帶喝是最好選擇。
有人認為,肉和其他原料通過長時間熬煮,營養(yǎng)成分都會進入湯中,所以喝湯比吃肉有營養(yǎng)。甘玲說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除了水,湯的營養(yǎng)全部來自原料,原料中有水溶性的營養(yǎng)素和非水溶性營養(yǎng)素之分。如水溶性維生素C、礦物質會部分進入湯內,而非水溶性的蛋白質90%-93%以上仍然留在肉里,湯里的含量不足總數的10%。
她強調,燉湯不宜過長時間,否則容易引起蛋白變質,燉料選擇有機肉和蔬菜為上佳。另外,肉湯也不宜過量飲用。因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,在燉制過程中脂肪會溶解在熱湯中,多喝湯容易增加血脂,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。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補充蛋白質,可以用豆腐菜湯取代肉湯;同時,肉湯中嘌呤含量高,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食。
燉肉湯選料原則:
白肉好于紅肉,個小好于個大,蝦屬白肉>魚白肉>雞白肉>羊紅肉>豬紅肉>牛紅肉。
肉湯常用原料功效
1.從中醫(yī)養(yǎng)生角度,豬肉補腎養(yǎng)血,滋陰潤燥;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、干咳、便秘和難產。
2.牛肉具有補脾胃、益氣血、強筋骨、消水腫等功效。牛肉加紅棗燉服,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愈合之功效。
3.羊肉溫補脾胃,用于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、身體瘦弱、畏寒等癥;溫補肝腎,用于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、陽痿等癥;補血溫經,用于產后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。
4.雞肉可溫中益氣,補精添髓。用于治療虛勞瘦弱、頭暈心悸、月經不調、產后乳少、消渴、水腫、小便數頻、遺精、耳聾耳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