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用板栗補養(yǎng)、治病的方法很多,但多數(shù)人都是熟吃,殊不知,生食板栗補腎的效果大大超過了熟食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唐代,醫(yī)藥學家孫思邈在《千金方·食治》中補充介紹說:“生食之,甚治腰腳不遂。”強調(diào)了“生吃”這一用法。
生食板栗——有補腎、止血功效
北京市南苑醫(yī)院王玨說,人到老年,由于陽氣漸漸衰退,不僅會出現(xiàn)腰膝酸軟、四肢疼痛,還可能出現(xiàn)牙齒松動、脫落,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(xiàn),當從補腎入手,及早預防,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。
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,曾作詩一首說明自己按照“舊傳方”食用板栗,醫(yī)治腰膝酸軟:“老去自添腰腿病,山翁服栗舊傳方,客來為說展興晚,三咽徐妝白玉漿。”蘇轍正是告訴老人們?nèi)绾问秤冒謇跹a腎的科學方法:每天早晨和晚上,把新鮮的栗子放在口中細細咀嚼,直到滿口白漿,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慢慢吞咽下去,就能收到更好的補益治病效果。中老年人若是養(yǎng)成每日早晚各吃風干的生板栗5-10枚的習慣,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、腰酸腿疼的目的。需要說明的是,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過5枚。
此外,生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,可治吐血、衄血、便血等常見出血癥。將生板栗去殼,搗爛如泥,涂于患處可以治跌打損傷、淤血腫痛等,中醫(yī)臨床證明有一定療效。
板栗味甜性溫,可炒可煮,有和胃健脾的功效,F(xiàn)在的生活條件改善,家長對小兒的營養(yǎng)照料往往過于精細,強食、偏食均可導致臨床多見的小兒脾虛證,所謂“脾虛”即指小兒面色無華,體倦乏力,形體偏瘦,厭食或拒食。此時可將板栗仁蒸煮熟,磨粉制成糕餅,適用于飲食少、身體瘦弱、經(jīng)常腹瀉的小兒,以增加其食欲,收澀瀉泄,調(diào)理腸胃。
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老少咸宜,既可用于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患者的恢復,也適合長期治療老年人由于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,氣虛乏力。
食療方:板栗燉烏骨雞
提供大家一個以板栗和烏骨雞為原料的肺腎雙補食療方:板栗燉烏骨雞。
原料:鮮板栗10枚,烏骨母雞一只。
做法:鮮板栗去殼取栗仁備用,烏骨雞褪毛,去除內(nèi)臟,洗凈晾干。將烏骨雞、板栗仁同入砂罐中,加清水沒過雞與栗,放一塊生姜入水中,加蓋文火燜2小時。起鍋加少量食鹽,最好不要放味精,即可食用。
功效:烏骨雞,甘平,入肺。腎,滋陰益氣,能雙補肺腎。板栗,補腎強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