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粘褶菌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9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019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褐粘褶菌 拉丁學(xué)名 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 (Berk.) Bond Sing.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圖 1019 褐粘褶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粘褶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小至中等。菌蓋半圓形、扇形、無柄、木栓質(zhì),或
編號 |
PRB.1019 |
圖
例
|
|
中文學(xué)名 |
褐粘褶菌 |
拉丁學(xué)名 |
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 (Berk.) Bond & Sing. |
中文別名 |
|
同物異名 |
|
圖 1019 褐粘褶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
分類地位 |
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粘褶菌屬 |
形態(tài)特征 |
子實體小至中等。菌蓋半圓形、扇形、無柄、木栓質(zhì),或基部小,2-5cm×2-10cm,厚5-9mm,常覆瓦狀或相互邊緣連接,銹褐,漸褪為灰白色,表面有絨毛漸變光滑,有寬的同心棱帶,邊緣薄而銳。菌肉茶色至銹褐色,厚1-3mm。菌褶寬2-6mm,間距1mm,往往分散,并不相互交織,褶緣薄變至鋸齒狀。菌絲淺褐色,壁厚,粗2.5-5μm,不分枝,無橫隔。孢子短圓柱形,光滑,無色,6.4-8.9μm×2.6-3.5μm。 |
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
夏、秋季在冷杉、鐵杉、松、云杉倒腐木上群生。 |
分布地區(qū) |
福建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海南、廣西、吉林、安徽、甘肅、西藏、臺灣、廣東、云南等。 |
經(jīng)
濟(jì)
用
途
|
此菌屬木腐菌,常導(dǎo)致針葉樹木材、原木、木質(zhì)橋梁、枕木木材褐色腐朽。據(jù)試驗抗癌,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80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