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名稱是源自于希臘文的 leptos,也就是英文的 thin,瘦的意思,所以就有人稱之為瘦素。瘦素是一個分子量大約一萬六千道爾頓(16 KDa)的蛋白質,是obese(ob)基因的產物,在一九九五年被科學家所發(fā)現(xiàn)。瘦素主要由脂肪細胞表現(xiàn),并由身體的脂肪組織所分泌,脂肪組織增加,瘦素的分泌量也隨之增加。另外,腦部下視丘的神經細胞具有瘦素受器的高度表現(xiàn),因此,腦部透過偵測血液中瘦素濃度的高低,而得知體脂肪或是體重的變化,并發(fā)布調控攝食量的命令,似乎是一項頗為合理的推論。
以肥胖鼠為模式的研究顯示,ob 基因(產物為瘦素)的突變會造成瘦素的分泌量不足,而 db 基因(產物為瘦素受器)的突變,則會產生有缺陷的瘦素受器無法與瘦素結合,飽食信號不足的結果,就會使得老鼠過食,而產生肥胖。這些證據(jù)說明,瘦素在老鼠體內監(jiān)控全身的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及調節(jié)體重的生理機理上,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瘦素是透過影響下視丘的饑餓及飽食中樞、體溫及熱量消耗的方式參與體重的調節(jié)。將瘦素注射給 ob 基因突變的肥胖鼠(瘦素的分泌量不足),數(shù)天之內攝食量會有很明顯的下降,數(shù)周之內體重也下降近 50%。注射瘦素所導致的體重下降,似乎是數(shù)種機理共同運作的結果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瘦素除了本身會刺激下視丘的飽食中樞外,也會抑制下視丘分泌 NPY,而 NPY 是另一種強力的饑餓信號。注射瘦素的胖老鼠也呈現(xiàn)氧耗量增加、體溫上升、體脂肪減少等增加熱量消耗的現(xiàn)象。所以,瘦素調節(jié)體重的機理至少包括調降攝食量及增加熱量的消耗。
另外,將瘦素注射給db基因突變的肥胖鼠(瘦素受器有缺陷)并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,因為db基因突變的肥胖鼠是對瘦素沒有反應,而非瘦素分泌不足的問題(因其 ob 基因正常)。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將瘦素注射給正常體重的老鼠,則體脂肪及體重都明顯的減少,而體重的減少大部分是因瘦素加速脂肪組織的分解而來,對肌肉的部分則無明顯的影響。一般坊間的減肥法則會使得體脂肪及肌肉量同時減少,減肥時,您當然希望減掉的是脂肪,而不是肌肉吧?
不論是 ob 基因或是 db 基因的突變,結果都是產生肥胖的老鼠。這些肥胖鼠的體重大約是正常鼠的三倍,體脂肪則約為五倍,同時還伴隨著有糖尿病、免疫功能低下及不孕等現(xiàn)象。對人類的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,血中瘦素濃度的高低和體脂肪含量的多寡,有很強的相關性,胖的人 ob 基因的表現(xiàn)量也較瘦的人來得高。
不過對人類而言,肥胖可能和腦部受器對瘦素不敏感較為有關,因為胖的人,血液中瘦素的濃度通常較正常人高,但是也有大約 5 ~ 10% 肥胖的人,血液中瘦素的濃度是較正常人低的。因此,瘦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人類肥胖的原因之一。到目前為止,人類因 ob 基因或是 db 基因的突變所導致的肥胖案例并不常見。將瘦素注射給人,也看不到像注射在老鼠身上那樣顯著的減重效果。因此,人類的肥胖似乎不太可能因單純的 ob 基因突變所造成,要將瘦素用在治療人類的肥胖癥可能還需要更多、更深入的研究。
以肥胖鼠為模式的研究顯示,ob 基因(產物為瘦素)的突變會造成瘦素的分泌量不足,而 db 基因(產物為瘦素受器)的突變,則會產生有缺陷的瘦素受器無法與瘦素結合,飽食信號不足的結果,就會使得老鼠過食,而產生肥胖。這些證據(jù)說明,瘦素在老鼠體內監(jiān)控全身的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及調節(jié)體重的生理機理上,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瘦素是透過影響下視丘的饑餓及飽食中樞、體溫及熱量消耗的方式參與體重的調節(jié)。將瘦素注射給 ob 基因突變的肥胖鼠(瘦素的分泌量不足),數(shù)天之內攝食量會有很明顯的下降,數(shù)周之內體重也下降近 50%。注射瘦素所導致的體重下降,似乎是數(shù)種機理共同運作的結果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瘦素除了本身會刺激下視丘的飽食中樞外,也會抑制下視丘分泌 NPY,而 NPY 是另一種強力的饑餓信號。注射瘦素的胖老鼠也呈現(xiàn)氧耗量增加、體溫上升、體脂肪減少等增加熱量消耗的現(xiàn)象。所以,瘦素調節(jié)體重的機理至少包括調降攝食量及增加熱量的消耗。
另外,將瘦素注射給db基因突變的肥胖鼠(瘦素受器有缺陷)并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,因為db基因突變的肥胖鼠是對瘦素沒有反應,而非瘦素分泌不足的問題(因其 ob 基因正常)。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將瘦素注射給正常體重的老鼠,則體脂肪及體重都明顯的減少,而體重的減少大部分是因瘦素加速脂肪組織的分解而來,對肌肉的部分則無明顯的影響。一般坊間的減肥法則會使得體脂肪及肌肉量同時減少,減肥時,您當然希望減掉的是脂肪,而不是肌肉吧?
不論是 ob 基因或是 db 基因的突變,結果都是產生肥胖的老鼠。這些肥胖鼠的體重大約是正常鼠的三倍,體脂肪則約為五倍,同時還伴隨著有糖尿病、免疫功能低下及不孕等現(xiàn)象。對人類的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,血中瘦素濃度的高低和體脂肪含量的多寡,有很強的相關性,胖的人 ob 基因的表現(xiàn)量也較瘦的人來得高。
不過對人類而言,肥胖可能和腦部受器對瘦素不敏感較為有關,因為胖的人,血液中瘦素的濃度通常較正常人高,但是也有大約 5 ~ 10% 肥胖的人,血液中瘦素的濃度是較正常人低的。因此,瘦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人類肥胖的原因之一。到目前為止,人類因 ob 基因或是 db 基因的突變所導致的肥胖案例并不常見。將瘦素注射給人,也看不到像注射在老鼠身上那樣顯著的減重效果。因此,人類的肥胖似乎不太可能因單純的 ob 基因突變所造成,要將瘦素用在治療人類的肥胖癥可能還需要更多、更深入的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