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鱔挑選 觀察體表。黃鱔體表有紅色帶血塊腐爛,為腐皮病;尾部發(fā)白呈絮狀絨毛,為水霉;頭大體細,甚至呈僵硬狀卷曲、顫抖,為體內寄生蟲病;肛門紅腫發(fā)炎突出,為腸炎病。另外,身體無力,黏液少,有浮頭現(xiàn)象的幼鱔都是不良鱔種,應予剔除。
池塘消毒
下苗前,要對水池進行充分消毒。水泥池用生石灰水浸泡3~7天以后,再加清水浸泡15~30天,讓池底長出青苔為好。消毒以后,在池里放入泥鰍進行消毒探測,泥鰍如在1~4個小時出現(xiàn)浮頭,在水中瘋狂游動,或者死亡,說明水泥池消毒還沒達到效果。應加長消毒浸泡時間。
投網(wǎng)植草
網(wǎng)箱養(yǎng)鱔離不開水草。水草具有遮陰和讓黃鱔依附的功能。品種一般選水葫蘆和過江藤。黃鱔的糞便正好是水草的肥料。水草一般占據(jù)網(wǎng)箱或者水泥池的70%~80%左右。
下苗馴食
下苗的竅門在于看天氣。應提前5~7天關注天氣變化,保證下苗為晴天;水溫穩(wěn)定在攝氏25度左右;晝夜溫差不超過5度;最高水溫不超過35度;撇開黃鱔懷卵和產卵期。達到這些條件都可下苗。
大小苗種分級下
馴食對于黃鱔以后的成長和存活很關鍵。下苗3~5天,對不開口吃食或者開口量不大的幼鱔及時處理。馴食鱔苗可在苗下池前兩到三天不給餌料,后期再給予餌料投喂。餌料可采用蛆蟲、蚯蚓、螺肉等加飼料組成。
在馴食過程中,最好能做到三點:一聽,聽黃鱔吃食是否均勻;二看,看開口吃食的黃鱔多和少;三觀察,觀察次日早上剩余餌料的多少、黃鱔是否有不正常情況以及黃鱔在白天是否離開水草出來活動。